弌五行属什么?
“弌”字,古文字形,出自《古文四声韵》。今简体字形。 读作yī。繁体字形,部首一,部外笔画1,总笔画2。 现代汉语拼音为yī。 五笔86/98输入法编码为NNN(二级简码)。 康熙字典笔画数为5画、笔顺编号是31344。
“弌”是汉字部首之一,从“一”,表示专指第一。同“壹”。 用作数字时,读作yī,表示“第一”、“专一”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用“第一”表示,如“一等奖”“一五一十”等;用作量词时表示成组的东西,如“一桌子饭菜”。 在古代文言文中,“一”有时也当作数词用,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此时读音为yì。
此外“一”还可以充当序数,即用于事物顺序排列的计数,例如“第一部电影”。 此外还有“第一个儿子”“一年到头”以及“第一次见到他”之类的用法,其中的“一”都读yì。
关于这个字的造字方法,各种版本的字典说法各异。如《汉书·王莽传》注引三国吴韦昭《草书别异》曰:“‘弌’、‘贰’、‘叁’、‘肆’、‘伍’、‘陆’之‘弋’、‘武’,皆以手就书,以次第也。”又如南宋王应麟的《诗地理考•五言古音》载:“按:‘弌’,‘贰’,‘参’,‘肆’,‘伍’,‘陆’,‘柒’,‘捌’,‘玖’,‘拾’,凡十部。……此十部者,自‘壹’而‘拾’,其序则然,至于每一字之音,则各有分合矣。”再如明杨慎的《类编古音纂》卷六说:“惟‘弌’‘伍’‘召’三篇在十二律里,余则各属一声。” 以上诸家之说虽不尽相同,但都认为该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造出来的。其中杨慎的说法较为具体:“每字各属一声”,也就是说这些字各自属于不同的声调。据此可以推出,“壱”、“弐”、“叄”等的声调依次降低一个调值。
清初的学者对古代的声调系统有着比较明确的划分,如钱大昕《恒言录》载:“凡声之高下,分八调:曰平声,曰上声,曰去声,曰入声。平声分阴阳,故有四声。”可见这里的“一”字应该归入去声。 再结合现在的普通话发音,“一”去声读作y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