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什么意思五行?
“亦”字的五行属性到底是属什么? 网上有的说是土,有的说是水。究竟应该是什么?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 因为“亦”的字形在古代有过变化,因此判断其五行属性的依据不同了。 最早的“亦”字写作“戉”或“弋”。 在金文里,“亦”字上面是“弋”,下面像斧子的样子。整个字形类似于“攻”或者“戈”。所以从字形上看,古代多认为“亦”的五行属性为“金”。 金文 “弋”或“戉” 小篆 “弋” 隶书 “弋” 楷书 “弋” 以上的字形都属于“弋”或“戉”,所以五行都认为是属金。 但是,到了秦代,“弋”或“戉”字形发生了变化,下面加上了“寸”。变成了“亦”。 秦简 毛笔手书 小篆 隶书 楷书 从秦代的简牍文字开始(“秦简”),至汉代的书写字体(“隶变”),再到今天的硬笔楷书,“亦”一直保持着这个形状。 所以古文字学家们认为,“亦”的五行应属“火”了。因为“火生土”,且“土”能承载“火”。 而古代的五行配属,正好是“火生土”和“土生金”。 于是,这个五行属性就沿用了下来被大多数人所认可。但是,我怀疑这个解释的准确性。
首先,从“亦”在秦汉时期的用例来看,用作副词居多,表示“也、同样”的意思;用作动词则是“帮助”的意思(参见《说文》)。这些用法都不符合“火”的特征啊。一个正儿八经的火可是不助人的。 第二,从汉字造字法上看,“亦”与“弋”、“戉”都有联系,而“弋”、“戉”之形的改变都是为了表达其他的汉字,比如“戒”、“威”等。那么,为什么这些字改变了字形却保留了原来的五行属性呢?难道是因为它们属于“文部”吗? 第三,古人发现“火生土”或者“土生金”的时候,可曾想过“亦”这种情况?若是考虑“亦”这种特殊字形的话,那岂不是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