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字五行什么属性?
“民”的字形古拙,造字本义指手持长矛的士兵。《说文》:“民,众萌也。从屮(艹),像众萌(草)之形。”所谓“众萌”就是现在所说的“人民”[1]。所以,从字源上看,民属木。 那么再来看看现代文字学家的解释。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民者,人也。而古人重民,以其有上中下之别。人有男女之分,故以民为男之称。”“下者,居也;中者,群也;上者,朝也。人处下而能群焉,曰民;人在中而能朝焉,曰君子。”于是,民就分成了不同身份的人——“下民、中民、上民”。
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认为:“‘民’字是表示‘众人在庙堂之上’的意思……这种含义的‘民’字,在古代还写作‘䣻’、‘泯’等。”[2] 徐无闻教授著《甲骨文字构形学》中也谈到:“‘民’,从彳,象肩抗长戈或长矛状。”并引《说文》小篆“民”字形作“㫃”来证明“民”的古字形就像一个人扛着一个长一点的武器。 以上文字学家都是从字形角度来解释“民”字的。虽然说法不一,但都承认一个事实——民最早的意思是“民众,人民”。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民”的不同读音情况下所代表的意义。 (一)“民”读作mín时,字意为“民众,人民”。《诗经·大雅·绵》:“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宜其室家,民人盛德。”《礼记·檀弓下》:“丧不可不知民。” (二)读作mǐn时,字意为“民劳,辛苦”。《楚辞·离骚》:“民莫不恭,士各其主。”王逸注:“民,苦役也。” (三)读作mìn时,字意为“民食,主食”。《论语·乡党》:“箪食壶浆。”韩愈《马说》:“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四)读作nìn时,字意同“匿”,这里表示躲避的意思。《汉书·陈平传》:“里谚曰:’斩草,不留根。’‘吾不忍杀我母,奈何?’平笑曰:’人之母何厌数见?吾令灭之。’遂灭吕后。”这里的“灭之”即“弑君”之意。 通过以上的文字学和文献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民”字五行属性属于木。
(一)作为姓氏,民属木,五行为阳木。 (二)作为名词,具体表现为“民生”“民力”“民命”“民心”“民事”“民物”等等,这些名词的五行属性取决于其所表达的概念属性。 (三)作为动词,表现“平民”“亲民”“爱民”“恤民”“使民”“劳民”等等,这些动调的五行属性同样取决于它所表达的概念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