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在五行属什么?

封泽吉封泽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来源于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懂得养生),必须顺应四季气候的变化,适应天气阴晴冷暖的变化,调节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居住的环境适宜,注意休息,按时作息,不过分操劳,这样就能使身体和精神相互促进,一同得到调养,最终达到阴阳平衡、身体健康的目的。

古人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将一年划分为五季,分别对应五脏: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长夏属土。季节变换以及自然界变化对人身的影响很大,因此人们需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才能保持健康。 到了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自序》中说:“五运六气,周而复始,无一岁不是阴阳交替之年;无一月不是阴阳之交候;无一日不是阴阳之分界。”

从这句名言中可以看出,一年之中无论哪个季节,哪个月份,每一天都有阴阳交替的时候。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人的身体都是处于“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的状态。如果人体不能保持这一自然的规律,就会出现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很讲究“顺其自然”,比如春天天气慢慢变暖,人体应当顺应大自然的变化,使体内的阳气逐渐生发出来,如果此时贪凉饮冷,就会损伤脾胃,导致中焦阳虚。所以春季养生应当重视“养阳”。

夏季天气炎热,万物茂盛。人体要顺应炎热的环境,努力使体内的津液往外散发,不要积聚于体内形成湿热。所以夏天要“养阴清热”。 秋季是收成的季节,万物成熟,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阴气渐长,所以要“养肺滋阴”。冬季寒冷,万物凋零,人体的阳气要潜藏于内,所以要“补肾壮阳”以“养阳”。

除了强调阴阳的平衡,中医还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位于中间,只有保持阴阳的平衡,才能实现天人合一。因此中医十分重视“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最后提醒一句中医十分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不治已病治未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意思是不要等到身体患病才去治疗,而应该注重日常的调养。

车美铮车美铮优质答主

中国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发现,存在五种十分重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对于自然界的许多变化都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人们把这五种物质叫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所谓“相生”就是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所谓“相克”,就是互相制约,互相排斥。

五音对应五行为宫、商、角、徵、羽。12地支是古代天文学对黄道十二等份的命名,由此产生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又依顺序和五音相配:子为 阴水,对宫午为阳水;丑为阴土,对宫未为阳土; 寅为阳木,对宫申为阴木,卯为阴木,对宫酉为阳木;辰为阳土,对宫戌为阴土;巳为阴火,对宫亥为阳火。如此相配,十二地支也归五行、五音所辖了。

宫配西南、征配南方、羽配北方、商配西方、角配东方。地支: 1、申、西酉。 即申时到酉时之间 申时到酉时 是指下午三时至七时这段时间。 2、戌, 巳。 即戌时到巳时之间 戌时到巳时是指十七时到次日十一时这段时间。 3、亥, 寅卯。 即亥时到寅时和卯时之间 亥时到卯时是指十九时至五时这段时间,而寅时是指三时至五时这段时间。 符合相生,相生即:宫生商、商生羽、羽生角、角生征、征生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