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木种什么?
这个很简单,缺什么就补什么,所以你要补充木材! 然后你补充了这么一木头,你的命局就平衡了! 但是生活中不是如此简单,我们不可能把原来没有的给补上,比如一个人八字水多无木,不能直接补充木材,因为水多木漂,这样反而不好。
生活其实就是阴阳五行的循环往复过程,它需要动态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平衡。 所以就要考虑怎么去调了!也就是调候,调和气候的意思。
古人造字是很科学的,上面是“日”下面是“月”,也就是昼夜轮流的意思,自然界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气温高低起伏,所以人在中间要学会适应,否则就会生病。
比如上面说的水多木漂,那就需要土来调节一下,木土相争,水在中间调和。 还有火多木焚,就需要水来调节,火在水中间被熄灭,但是阳气还是在上升,所以有“水火既济”之象。
金多木毁就有土来调和,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适时地、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才能更好地顺应自然,身体健康。 否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宣称自己五缺水、缺木、缺金、缺火,需要补一下。这种提法源于中医理论中的“五行”学说。
所谓“五”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所谓“行”是古代指运动变化的意思。五行学说运用“比类取象”的方法把宇宙间的各种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之中,然后以一行化生(或胜)另一行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说明木、火、土、金、水五者如何在不断的相生相克、制约平衡的运动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的。五行学说贯穿天地,涵盖宇宙,为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在医学理论体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用五行来推算人体的健康状态,是中医学说的基本特性之一,它把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种疾病赋予五行属意。肝胆属木、心小肠属火、脾和胃属土、肺大肠属金、肾和膀胱属水。认为每个器官都可以从所隶属的五行的生理属性来观察该器官的健康。当人体的某一行属性过盛或过衰时,其所属器官也会相应地出现不健康的表现,所以行属不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而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又提示,当行属不和时,可以通过调理相生相克的关系达到五行平和的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实用五行来概括生物体的全部生命现象,用五行的生克规律来说明生理上各种联系和病理变化过程及其防治原则,就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精髓。
如今,一些人运用五行的说法来为自己的名字打分。如果一个人五行缺水,那么他可能觉得自己非常渴。如果五行缺木呢?那么他可能觉得自己有些偏硬偏脆。那么如果五行木太多,水太多,火太多呢?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的联系吗?如果一个名字得到了五行的完全平衡,那么是不是这个人就能长生不老永葆青春了呢?实际上,这是一种牵强的联系和过于功利的追求。
所谓“名字五行风水论”是近年来所谓“周易文化”流行的一种衍生物,宣扬“名字影响命运”的书刊和声称为人起名的公司逐渐增多。其实“名字五行风水论”中所谓的木、火、土、金、水与自然界中的物类只是名称一致,其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它是“周易风水论”生搬硬套于名字学的产物。如“周易风水论”认为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又能生木,因此木、火、土、金、水相生,循环无端,永无竭绝;而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因此木、火、土、金、水相克,相互制约,保持平衡。这些说法在“周易风水论”中本来是用于房宅堪舆,即用于选择房宅基址、规划房宅布局以及装饰房宅的,不知什么时候被用到起名上,成了“名字五行风水论”。宣扬“名字五行风水论”的人断章取义地引用古代典籍中个别用五材比喻人的品德的片断来论证五行可以用于起名。其实,中国传统的取名学问,历来是寓义于名,所谓“名以制义,义以出礼”,注重的是意义,而非五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许多精华需要我们好好继承和发扬,但对其中的糟粕,也应该予以分析和批判。一些书刊鼓吹“名字影响命运”,认为名字的字义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字的笔划数以及姓、名之间的笔划数关系,“命格吉者,即使名字不吉利,命运也不会太坏;命格凶者,即使名字很吉利,命运也很难好转”。还用某某大官、大明星之名的笔划数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其实,这些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一个人的命运与笔划数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用个别笔划数吉利而事业成功、笔划数凶险而命运坎坷的例子来论证笔划数与人生命运之间的必然联系,只能以偏概全,是不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我们应抱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对待“名字五行风水论”。对于鼓吹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以起名为名,敛财为实的起名公司和所谓专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切莫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