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火有几种?
五行相生相克,是指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也就是说,火可以生成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是:火→土→金→水(或木)→火。这里面没有提到木,因为“木”是在中间的环节里,被前面和后面的五行都克一克的。所以,没有所谓的“木克火”。
另外,五行相生也有其特定的含义的。一般指的是前一位五行生后一位五行,比如寅卯辰三会东方木,其中就有寅生卯、卯生辰的意思在内。但是,如果有前面的五行生了后面的五行,那么它一定是相生关系了。 所以,“火生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后面一句就是“土生金”嘛!但如果说“火生木”就不太正确了,只能说是“寅午戌三合会明火局”或者“卯戌合化火焰”等等。也就是火生土,土生金的关系。
古人按五行之性,分为五行之火。其一是“太阳之火”,也叫“君火”。因其运行在外、主温养万物,有“炎上”、“条达”之功, 所以属阳。其二是“少火”,也称“相火”,或“阴火”,其性属阴。
相火源于肾,行于肝,治于脾,通于肺,决于心,周流全身、无处不到。少阳是人体脏腑中正常的生理之火。如果保养得当,人体的正常之火,亦犹如“少火”,有壮肾、温脾、暖宫之功。因为阳虚不足的人体质寒凉,内火虚弱,容易外感寒邪,且影响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此时如若适当食些辣椒之类食物,能使内火旺盛,温阳散寒。
超过人体阳气正常需求的“阳火”或“壮火”就是病态的火,所谓“壮火食气”,就是说过度亢盛的阳火,不仅不能补益人体阳气,而且还会消灼人体真元正气。阳气虚弱,阳虚气损,必然使心、肝、脾等脏腑功能低下,而引起相关疾病。由此可见,“壮火”为害不浅。
中医所说的“心火”,不是“心”脏的“火”,而是整个“心系统”(即中医“心”主血藏神系统)的“火”。由于“壮火”过旺导致“阳盛则外热”,会出现“口舌生疮,口干舌焦,心胸烦闷,齿龈肿痛”,同时伴有“面赤,舌尖红,心烦失眠,口渴喜冷饮”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邪热化火所致的“实热证”。
治疗“壮火”过旺所致的“实热证”,一般可采用清心泻火、养阴增液的药物治疗,如黄连、黄芩、栀子、连翘等。如果出现“心火”辐射导致齿龈肿痛、舌尖红赤等症状,可用泻心清胃、解毒止痛的西黄丸加连翘丸治疗;若出现“心火”辐射导致口舌生疮、心胸烦闷等症状,可用泻心清胃、解毒消肿的西黄丸加导赤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