劢字五行属什么?
“劢”字的基本信息 拼音:mài 注音:ㄇㄞˋ 繁体字:劢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攵 笔画:7笔 五笔:GDNT 郑码:NKM 笔顺编号:11215313四角号码:40227 UniCode:U+6E89
基本字义 劢,maì ㄇㄞˋ。《说文》曰:“劢,起也。从力,至声。”即努力、奋斗的意思。
引申为劝勉,如“慰劢”(抚慰鼓励)、“致劢”(尽力勉励);又指奋发,振作,如“奋劢”(奋起振奋)、“敬劢”(恭敬奋发)。 另外还表示鸟飞的样子,如“翺翱翔之劢曼”(《诗经·大雅·棫朴》)。
常见词组 1. 劳劢 laò mài 劳动或工作。亦作“労働”。 2. 勉劢 miǎn mài 同“勤勉” 《书•洪范》:“君子慎始,夙夜维黾。” 《礼记•中庸》:“君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颖达疏:“言博学而笃志,能虚心远虑,所学日多,志亦日固。”
在古代,人们主要居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而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因此,古人就用五行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后来,人们又用五行来表示季节、方位、颜色、味道以及人体内的脏腑等,将世界上的万物与五行相对应起来。因此,五行也可以说是一个表示万物分类的符号系统。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就是木、火、土、金、水,以及由这五种物质派生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具体的、有形的物质,这比起周易中的“阴阳”范畴,显然更具有物质性,因而它也较“阴阳”说得具体、直观。尽管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是两个具有对立性同时又具有互补性的哲学派别,但前者毕竟只是抽象地说明世界万物的阴阳两种属性以及两极,而没能揭示出宇宙的物质构成;而后者则进一步具体指出了宇宙的物质构成。因此,五行较阴阳更具体、更物质、也更能说明万事万物的构成。所以后来的易学家在运用周易占测时,大多以五行学说作为说解、运用阴阳之本。
五行中,“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的特性;“火”具有温热、升腾的特性;“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金”具有肃杀、收敛、清洁的特性;“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流动的特性。后来,人们将宇宙和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分列在这五类物质之下,如东方、春季、青色、酸味、肝胆都属于木;南方、夏季、赤色、苦味、心脏都属于火。这样,五行便成为了说明宇宙万物的系统。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不仅构成了一个系统,而且又是一个具有生克关系的系统。所谓生克关系,也就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相生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则是相克关系。相生、相克是古代哲人们在总结了各种复杂事物的关联、转化、促进和制约关系之后形成的思维观点。这种观点包含着一种“循环往复”的思路,认为万事万物处于一个循环、不断发展的动态平衡关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