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五行属性是什么?

梁静茹梁静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辛”,新也。——《广韵》 辛,金味也。——《尔雅·释草》 辛者,新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辛者金五行之一也。——《广韵》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水。辛是金,可以生水,其性阴。——《周易·系辞传》 位在西方,象在乾宫,用在上卦,姓张名为。——《增删补易·系辞传》 以一太极分而为二气,二气生四象(相),四象分而为八卦。故乾坤六子,各据一方;而坎离震巽兑艮,皆阴阳相配以为八卦者也。其中乾、坤、震、巽属于阳爻,又称为“四正爻”或“四阳爻”;坎、离、兌、艮属于阴爻,又称为“四辅爻”或“四阴爻”。上卦属外,为阳;下卦属内,为阴。

乾为健,为马;坤为顺,为母牛;震为动,为一男一女;巽为入,为竹木;坎为陷,为中女;离为丽,为漂亮女子;兌为说(悦),为少女;艮为止,为山;坤为布。辛在干宫,为老阳,故又称“太乙”。为万事之首,为首领之意。有“大辛”之称。与甲丙戊庚壬五阳干合称“六德”,即智仁勇信礼义。 古人以十干配五行。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 金。于是把甲和己分别配合于木与土,这样,甲己就具有了木与土的属性。其余九干依此类推。如壬癸属水,亥子丑属木,寅卯辰属火,巳午未属土,申酉戌属金。

吉松有吉松有优质答主

辛为金,位西方,从物化角度来讲,是指金石之辛味,五行中“辛味”排在第五位,五行属“金”。金在五色为白,白色能滋养辛味,辛味能美化白色,故白色入肺,肺应于秋。肺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窍为鼻,在质为皮毛。《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肺病者,喘咳(short促)逆气,肩背痛,汗出,足寒,宜食猪肉、大豆、黄黍、猪肝。

辛味能散能行,辛味散是发散或疏散,行是通的意思。在临床应用中,发散风寒药和发散风热药,行气和行血的药物,多为辛味。“辛以润之”是指质润、味厚的辛味药有润燥化痰、养血通便等作用,如柏子仁、紫苏子、胡桃肉、川贝母等。

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辛味药大多能损耗气和血,有素体阴虚,或经常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的人不宜大量进服辛味;素体阳虚,有经常畏冷怕热、腹泻便溏的人,只能用些质地比较滋润的辛味,以补足气和血。此外,孕妇应慎用麝香、三棱、莪术等芳香走窜的辛味药。

有散寒解表、理气止痛、开窍、通络、行血消积等作用。“辛甘发散为阳”,辛配甘则功效增强。辛味药一般能耗气伤阴,若气虚或阴亏、表虚多汗及阴虚有热者应慎用。辛味药应“忌生冷油腻”,生冷油腻之物有凝滞,阻碍气血运行与开泄作用,会影响药效的发挥。辛味药多为芳香之品,一般不宜久煎。

辛用为“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能行阳气而御寒邪,多用于外感风寒表证、血瘀证以及肝气郁结之类的疾患,以达到发散表邪及疏通气血、调畅脏腑气机的作用。如生姜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证;木香、砂仁、陈皮、枳实理气健脾,用治脾胃气滞、消化不良以及湿阻中焦所致之脘胀腹满;川芎、延胡索、三七、蒲黄、姜黄、苏木活血、行气、散瘀,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胸胁及小腹刺痛;青皮、乌药疏肝行气止痛,用于肝郁气滞之胸胁疼痛。

辛味药大多具有辛散芳化之性,易耗气伤津,故气虚、阴亏者宜慎用。此外,辛味药易乱心神,古有“多食辛,则焦皮绝骨”及“多食辛病本(血、液),筋急,爪枯”等记载,表明辛味并非素体可常用之味。辛味能散,散者散气也。气属阳,故辛味属阳。

辛入肺,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开泄于外,故辛味有发散、开窍之功。辛味能助肺行气血,在气血失调或局部气血壅滞时,辛味药能行气、活血、散瘀、通络等功效。《内经》的“辛甘发散为阳”便是这个道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