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在五行属什么?

支艺洁支艺洁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而每种元素又具有不同的性质。根据这样的观点来解释人体和疾病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中医上讲究的“补”和“泻”就是建立在五行关系上的,比如吃五谷可以补脾胃之气(土生金),吃羊肉等补益食物可以补肾阳(阳虚生内寒,寒水伤脾),使用泻药如大黄可以通大便、泄热邪,这些理论都建立在五行基础之上。 五行的相生相克被中医用在了调养身体、治病除疴上,那么阴阳二气呢?古人也发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用文字记载了下来——阴盛则阳微;阳盛则阴微。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现在我们再回看来由《结物语》中神无月与玉玲所提出的问题——“阴阳之气是否平衡”以及它的答案——“不能”。 由此可以看出阴阳失衡会导致生病,而调节阴阳两气的状态就可以达到“治”病的效果。 那么“治”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就符合上面的五行理论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按照上面五行相生的规律,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治”的过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以恢复阴阳的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而运用中药方剂来治病也是基于这个原理。中医上来讲,任何药物都有它的四气五味,也就是有着它对应的五行属性。 如果患者是阳虚体质,出现畏寒肢冷的症状,可以吃些附子理中丸或者金匮肾气丸;如果是阴虚体质,会出现潮热盗汗、口燥咽干的症状,可以服食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这就是根据药物的四气五味来进行加减用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粟俊泽粟俊泽优质答主

中医运用五行学说来分析、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以及人体与自然界的互相关系。在解释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时,赋予五行以生理学意义,“肝主筋、在音为角、在液为泪、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等等;在分析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病理影响时,用五行生克规律来阐释病情的轻重缓急,“肝病传心”为木生火,病情易重且急,“肝病传肺”为木克金,病情则较缓而轻。在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时,则遵循五行制化规律,提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总之,五行学说不仅描绘出一幅机体藏象生理功能层次有序的图谱,揭示出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错综复杂的互相关系,描述和解释出病变过程中脏腑之间的传变规律,而且为疾病的防治以及中草药性能的归类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