艅字五行属什么?

勾诗玉勾诗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艅”这个字,《玉篇》作“鯈”,注曰“音夷,水名,在豫章。”又引《说文》曰:“鯈,水名也,从鯈。”然则此字当与“夷”、“洄”二字的古字形一样,都是“舟”下“攸”声的形声字。不过“鯈”和“洄”是两个不同的字,现在一般用“洄(hui)”,而“鯈”写作“栘(yi)”或“移(ti)”。

《康熙字典》中收录了这两个字的异体字,并注明“亦作『移』”“亦作『栘』”。《集韵·平声支》:“『移』,《说文》作‘鯈’。【徐锴】曰:『鯈』之字从舟。【郭璞】曰:『「鯈」或作「移」』。 《集韵·入声职》:“『栘』,《唐韵》作‘鯈’。【郑樵】曰:『「蜩」或作「栘」』。” 由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儵”“洄”“栘”“移”这四个字,在古代是四个字而不是两个字,并且“移”“栘”二字,在古代是可以通假的。

我推测这四个字古代读音相近,都是yí或者yì。所以从字形上来看,它们之间应该有某种关联。那么问题就是,它们是怎么关联起来的,是从右边的偏旁开始比较呢,还是先找到每个字最明显的特征字进行比较?我觉得是先找右边部分,因为右边的结构相同,都是“戈”+“言”。再找左边,左边的结构和位置都不同,比较难比较。因此最后才去找每字最明显的特征。

我这样认为的理由是,如果先找左边,那么遇到“言”字部,我们就得把整个句子左边的字都看成“言”字部的字。这样做显然不合理,因为“言”字部的字很多,我们不可能看到每个字都带一个“言”字就认为它们一定是同一个字形。如果先找右边,情况就比较好。因为“弋”字部只有“弋”和“戈”两个字,而“弋”字在古书中出现的频率远不及“戈”字,所以我们可以把出现“弋”字部且只出现“弋”的字一律视为同一字,从而把整个句子看做相同的结构。

当然这种分析是猜测,因为没有更多的古籍证据来支持。而且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用搞清楚,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字典里,一般都是先把两个字形的字列出来,然后标注它们的现代读音,只要根据读音去判断即可。如果读作yī,就认为是同音字;若读作yì,就认为是形似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