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五行属命?
《五行大义》云:“天地初生,未有色象,故以五名。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水曰润下;火曰炎上;土爰稼穑。”这是五行的本义。 其中,木曰曲直是说木具有生长、升发的特性;金曰从革是指金具有收敛、肃降的特性;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向下的特性;火曰炎上是指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穑是指土具有生长植物、供给营养的特性。
后来为了解释阴阳五行的来源,又提出了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 五行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可见五行就是万物分类的依据:有生命的动物植物都属于木火土金水六大类,没有生命的物质则归土这一大类。 人类也归类为六类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太阳运行有一周分为五季,所以一、三、五月为阳,二、四、六月为阴。一年中有十二个月,每月二十五天,一周三十五,每五天是一个循环周期。一天之中也有五行:黎明属木,卯时(早晨五点至七点)属火,午时(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属土,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金,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属水。人的五脏六腑也有五行:心属火,肾属水,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甚至人的情绪也有五行:怒为火,喜为金,忧为水,思为土,恐为木。
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以及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概括和说明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的属性。木、火、土、金、水,本是五种具体的物质实体,但在《尚书》、《周易》等古书中,就已经把它们视为构成各种事物的基本元素。五行学说认为各种事物虽然复杂多样,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并分别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来表示。五行之物可以归类无穷之物,故日五行。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人作为万物之一,当然参与五行的运行。《尚书·洪范》就是企图根据五行的运行来解释包括人在内的各种自然、社会现象。五行学说到汉代以后与人的性格、理想、意志等精神状态挂起钩来,成为相生相克的天人感应系统。从此,用五行表示人的精神属性和用五行表示外物的属性并存于世,分别发展,又相互交叉为用,形成具有东方特色的心理哲学系统。
五行为后世的中医学、占卜学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以五行生克的规律解释人体生理和病理的中医,和以生克规律和“年、月、日、时干支组合”及人出生年、月、日、时干支组合之间的相生相克条件来推断人的命运的“星命”,就是它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