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曰鼠五行属什么?
《子午流注》云:“寅时气行于胆经,胆旺而脾衰;酉时气行于肾经,肾盛而脾弱”。 又云:“卯时肝气盛至极,辰时脾胃实至满。巳时长热中焦土,午时心火盛无比”。 寅时,也就是3点到5点,这时候是肺经当令,天干乙木主事。乙属阴木,性质细腻温和。寅木生申金,肺气清肃下行,三焦通调,故而此时尚无痰饮留滞。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言:“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到了卯时,阳明胃经开始主时,此时阳气渐旺,阴液渐虚(阴虚则内热),气血逐渐充盈,脏腑功能也逐渐增强。《黄帝内经素问火天》言:“少阳之令,广育万物,长养六腑”。此时如果肝火过于旺盛,或者脾土不足不能制肝,则可形成肝火上炎或肝阳上亢之证。所谓“壮火食气”,火太盛了就会消耗身体的津液和阳气。到了辰时,也就是7点到9点,这个时候太阴脾经主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通过升清,将水谷精气上输于心肺,再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水谷精微。
若此时饮食不佳、劳倦伤脾或肝病及脾,导致脾虚不能升清,则浊阴不降,出现腹胀、腹泻、疲倦乏力等症状。 巳时,9点到11点,此时厥阴肝经当令。经云:“肝经循阴器,绕阴包,过耻骨联合,入腹腔。”肝郁气滞或者阳虚不能化气,导致阴器(睾丸)坠胀冷痛;妇女则出现痛经、月经不调等症。 午时,11点到13点,此时心经主时。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司神机,掌控生命活动的主宰。若心火亢盛,则发热面红耳赤;若是虚火,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健忘多梦。
未时,13点到15点,此时小肠经当令。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若小肠有热,或湿热内蕴,则见小便短赤涩痛;若下焦湿热甚或阴囊湿疹,搔之痒甚。小肠与心神相关联,心窍于舌,心经有热,可致舌尖糜烂,小便灼热。 申时,15点至17点,此时膀胱经当令。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而出。若体内湿热之毒积聚于膀胱,则为湿热膀胱,见于尿道炎、膀胱炎以及前列腺炎患者小腹胀满、尿急、尿频、尿痛者。 酉时,17点至19点,此时肾经当令。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阴即俗称的“肾气”,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来源。肾阳即是人体温煦、蒸腾、兴奋的功能物质基础。
肾在五行属水,具有滋润、涵养肝木的作用。在时辰上与子时相重叠,为一天中阴气最重之时,故名“亥子丑”三阳分治之谓。故凡阴阳失衡,身体机能受损,在酉时均可调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