骢在五行中是什么?
“骢”字的字义和来源 “ 骢 ”的本义就是赤色的马,《汉书·西域传》里记载了一个国家叫 “ 焉耆国 ”,《后汉书·西域传》里记载这个国家的国王“ 乘白马,号白马王 ”;又据《晋书·宣帝纪论》里记载,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 司马懿 ”,少时有 “ 好为陇右士称之 ”,这里的 “陇右之士”就是 “ 骑着赤兔马的人 ”——因为赤兔马是赤色的,而“ 陇右之地 ”正是今天的甘肃省东部一带。所以后来人们用“ 骢 ”指代骏马。 除了赤色的马之外,“ 骢 ”字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唐书·南蛮传·南诏风俗》中提到西南部的少数民族 “ 乌蛮 ”(今彝族先民)“ 好骏马,谓之 骢 ;善斗羊,名其羊曰 骢 羔。”“ 乌蛮 ”的后裔近代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被称为 “ 白族人 ”,白族人的语言“ 白语 ”属于印欧语系,然而他们的文字却是从中国古汉字演变而来的,这种文字称为 “ 法式”,白语的字典里“ 骢 ”字的意思是 “ 马身上的毛像火焰一样。”可见“ 骢 ”的另一个意思是“ 五色毛的马 ”——这显然和“ 赤色马 ”的本意已经相距甚远。不过,用“ 五色毛的马 ”来代替原来的“ 赤色马”,这样的比喻倒是相当形象贴切的。
“ 骢 ”字的五行属性 因为古文字“ 驄 ”、“ 駟 ”等字都从“ 馬 ”“ 午”旁,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就把“ 驄 ”字归到了“ 午”部。清代学者王念孙根据东汉经学家郑玄写的注释,认为“ 驄 ”字应当属“ 月 ”部。现代学者则大多认同王念孙的观点。 根据我的学习体会,我认为“ 轡 ”字应该归入 “ 月 ”部,理由如下: “月”部的汉字多和月份有关,如“ 月 ”“ 朔 ”“ 望 ”等;同时,我也查阅了古代几个主要词典对“ 轡 ”字的释义,发现有“ 月 ”部的字一般也将该字解释成“ 月 ”部,如《字典》《词源》等;再检索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发现“ 辔 ”字也在“ 月 ”部。 我怀疑“ 驄 ”字归入“ 月 ”部可能是有依据的。需要说明的是,我查了很多资料,都只见到有“ 月 ”部的说法,没有查到其它部属的依据。如果哪位老师或同学见到相关证据,欢迎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