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儿童怎么自救?
古代的“儿童”和现代的“儿童”不是一个概念。现代社会(20世纪之后)开始将18岁以下的人全部归为儿童。而古人所说的“儿童”,其实是指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少年。并且古人认为,孩子的心智在7岁时会有一个关键性的转变,所以7岁是区分儿童的分水岭 。 《礼记·内则》中说,“子事父母,左肩荷,右肩担;子能负米,始教之担杖。七岁从之,出让门,入让户。八岁入塾。十岁出塾,趋步自如。十五岁出外游学。”
也就是说,在古代中国,孩子到了7岁之后就要分担家务,比如帮忙挑水、砍柴、做饭等等。八九岁的时候就能背起书包去私塾读书了。而十五岁已经是大人了,应该外出游学,学习礼仪和文化知识。 所以古龙有很多小说中的主角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年人”,这个年龄在古代已经是娶妻生子、事业有成的壮年,而在现代社会却正是人生开始的时候。
第二、古人的生活环境和现代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他们不需要太多的自我保护能力。
比如古代的城市比现代的城市更拥挤、更混乱,小偷和小混混的比例自然也更高。所以现代的孩子出门玩的时候最怕遇到坏人。但是古代的孩子却没什么危险,因为大人没时间担心孩子安全问题——他们要忙着赚钱养家、忙着处理各种麻烦。 再加上古人生活条件差,卫生条件更是很差,传染病死亡率高,小孩子生下来没多久就会感染疾病,所以古人也很少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健康安全问题。
第三、古代的医疗手段落后,孩子生病或者被毒蛇蚂蚁咬伤,家长只能干着急。因此孩子需要提前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但最大的问题是,古代的急救知识大多来自于经验主义的“偏方”,不可靠,而且效果也有限。
第四、很多传统武术中都有一定的防身自卫的技能,比如拳术、棍术、刀术等,但是现代拳击、泰拳、摔跤等体育项目并没有在幼童时期训练。而柔术、咏春这些传承到近代的项目,又是以成年人为基础进行开发的。所以古时少儿的自救能力确实比不上现代人。 但是古人毕竟是有智慧的。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总结出许许多多的日常安全知识,并一代代传授给后人。这种朴素的安全意识,对我们来说依然受益匪浅,值得好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