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何进?
1979年,北大开始招收第一个试点班的留学生,来自朝鲜、蒙古和锡金。在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20多年时间里,北大共培养了近30个国家的6000多位留学生 。这些留学生中既有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也有来自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和穷人家的孩子;既有第一次走出国门的穷国学生,也有英语流利的亚洲富家子。可以说,北大的留学生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 我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2000-2014),学校始终将国际化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一是要扩大教育规模,二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三是要打造国际合作平台。通过这三方面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我认为,大学的使命就是提供高水平的教育,造就人才;同时,大学也是知识的宝库,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在做校长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做过研究,也到过许多其他学校的研究生院做访问教授。这些经历让我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都不可能像工业化生产那样,制造出身于同一个模子出来的高学历人才。恰恰相反,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根据本国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政治经济情况,去发现、培养和输送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每一个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都应该清楚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要想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以及“我要去哪里”。
大学不是“工厂的延伸”,而是充满理想和情怀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