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缺什么补什么对吗?
首先,我们得知道“五行”是什么。 《尚书·大禹谟》中有这么一段话:「天乃大命禹曰:家,予志,永继厥功!」大意是说,上天命令禹说,我有意让你世代担当这个使命,继续你的事业。这里的「家」就是「假」的通假字,「志」是「识」的借字——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天意假禹之识,让他来继承这个使命。
可见,五行中的每一行,都对应着自然界中的一种物质形态(或者说一种运动形式)。火是一种运动状态,水是一种静止形态;木是一种运动趋向,金是一种阻碍力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五种东西,或主动,或被动地构成了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在汉代,「五」被当成「五行」的「行」来理解,于是有了「五德终始」和「天人感应」之说,并且开始将「五行」与阴阳两股力量结合起来,用以解释天下所有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不过这一说法在魏晋之际遭到质疑,此后逐渐失传。直到宋代才又被重新捡了起来。
所以呢,题主说的「五行缺哪一行」的说法其实是错的。因为按照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的话,所谓的「五行」并不是指某一类物质,而是指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该问了:你说「五行」不是指五种物质,那又是指什么呢?这个问题其实《易经》里有答案:「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这段话大致的意思是:世界上的道理无非两种,一种是「阴」另一种是「阳」,这两种势力互相作用,不断推动世事的变化发展。当这种变化还没形成一种新的形态的时候,叫作「道」;当它最终形成了具体的形态,就叫作「事」了。人们通常会把新形成的形态称之为「性情」、「性质」或者「本质」之类的东西,比如「铁的性质就是容易被腐蚀」之类的……所以说,这些东西才是我们所说的「五行」的本质。
至于题主说的要「补」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是不存在的,毕竟「五行」也不是用来「补缺」的嘛~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的话,如果我们把万事万物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话,那么「五行」其实也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比方说我缺「土」,但是「土」克的是「水」啊!你「水木火金土」全给我补上,那我岂不是要淹死了么。。。所以说呀,与其考虑「缺什么补什么」的问题,还不如思考一下如何「扬长避短」来得实际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