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属性怎么分?
一、五行的含义 古人把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分为五种性质的概念,即木、火、土、金、水,而每一种概念都有一个代表的颜色和声音。 五行的意义在于它把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归纳并概括为五种性质的概念,并且把它们互相联系起来,用象征的方法来表示事物的变化。这样,五行也就成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 关于“五行”一词的产生和时间,目前学术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五行”最初是记载在《尚书·洪范篇》里。但此处的五行并不具有后世五行说的内涵和性质;
二、五形的演变过程 从上古时期开始,人们就发现周围的事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比如天是蓝色的,云彩是白色的等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人们开始尝试着将这些色彩进行分类归类,于是便有了五色说。
1.“五方”与“五行”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武王伐纣时周人对殷商王朝的总结。由于帝辛(商纣王)实行严刑峻法及重刑厚杀的政策,因此周人便以“土气”“木德”来总结殷商的灭亡原因——土气太过则生浮灭之象,故其败于克土之周朝;同时又认为自己的文王(姬昌)、武王乃木德王者,得兴于东方,因此发兵东征而胜利。这便是五行的起源。
2.夏禹时就有五行观念,如《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昔舜作九畴,皋陶为之词,益奏其书……命曰‘九畴’,群神以纪,五行以辟’”。但是此时的五行还未发展成后世所谓的“五材”说或“五常”说,而是指五种行事原则(或规范)来说明天道如何运行以及人间应如何效仿天道而行事。
3.战国时代,齐国阴阳家邹衍继承了《尚书·洪范篇》中的五行思想并加以发挥。他根据阴阳变化,将五行配上天、地、雷、风、水、火六种自然力量,再配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宇宙图式。
三、五类的具体解释 古人依据自然界的不同现象划分出不同的种类,用以说明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些不同的类别被古人称为“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类。 一方面,这个系统是以阴阳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阴阳是一切事物的根本。另一方面,这五个基本的元素又分别代表了五行属性的两个极端,它们之间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形成了相生相克的循环运动规律,从而产生了五行的相生相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