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属什么五行?
“聿”字的字义演变过程如下: 东汉许慎《说文·聿部》:“聿,所以书也。象形。凡聿之属皆从聿。” 段玉裁注:“今俗别作‘笔’者非是。”“笔”字繁体为“筆”(今简化为“笔”)。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筆,秦始皇帝令相马李斯作‘笔’,亦言‘筆’者是也。象管形。” 清·王筠《文言》:“筆者,乃古今之大圣人也。”“聖”字古写作“聖”,可见“聖”即“筆”的本字。
《荀子·劝學》:“《詩》、《書》、《禮》、《樂》,叢聚此五者,前聖之所留傳而世所顯明也。” 杨倞注:“聖人,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矣。” 唐孔颖達等著《春秋左传正义》:“言禹是聖人,明其德能感通上帝。”
南朝·梁·萧统编《文选序》:“逮乎圣代,俊乂昭晰。既出韋編,莫不稱職。” 李善注引郭璞曰:“聖,美稱也。以言美德昭著如日月也。” 先秦道家多将“聖”字用于称誉君主,如《庄子·天道》:“昔者舜问乎尧曰:‘天下甚亂,民命殆盡,夫子亦何獨辯且知之?’” 成玄英疏:“聖者,性德完全,道契無方,故名為聖。” 又,《莊子·秋水》:“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唐玄宗御製並注《道德真經·七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忘;下士聞道,大笑之。” 上行文本作“大道甚夷,而民好徑。”
至唐代,由于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学士喜用“聖”字自夸,并以此戏谑他人。如韩愈《答崔立之书》:“愈少愚,故自識不知,足乎?” 柳宗元《酬曹侍御歎異酒》:“小槽酒滴真珠紅,醉來呼作江南夢。” 宋人魏了翁《陽春》:“聖人千載有餘憂,我獨一瓢不足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