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属五行什么属性?
《康熙字典》的解释: “贤”字从“宀”,表示与房屋有关。“宀”即房子,又表示庇护、保护的含义。而保护的是一个人(人形),说明这个人受到保护、被庇护。
“贤”字本义:有德行的人。由本意引申出“德才兼有”的意思。 五行学说的源头来自于古代阴阳家对天地万物起源的理论猜测。其中重要概念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中为土;东方木,西方金等等。
在五行之中,水是最特殊的存在——它既是阴性,又是阳性。因此有了“水火不二”的说法。 金,木,水是阳性,火,土是阴性。 可见,“贤”字的五行为土。
《易·乾》中说“乾,健也”。刚健即是阳。 《礼记·中庸》中有言:“修身,正心,诚意,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民胞物与,仁民爱物。”这里将人和动物都称为“民”、“物”,可见古人是以大地承载一切万物作为阳性比喻人的。 所以,能够像大地那样包容、承载、养育着万物的“贤”当然是阳属性的。
以五行生克规律来分析人的性格,推测人的命运发展前景,叫做五行生克法。五行生克法认为,人的心、肝、脾、肺、肾五脏和仁、礼、信、义、智五德及怒、喜、思、悲、恐五志,分别属于木、火、土、金、水五个行。
五行生克理论认为,五行是互相生养、相互制约的。例如木能够助长火(木是火的“母”),火燃烧后生成土(火是土的“母”),土的里面蕴藏着金,金又能够提炼成水,由此可见木、土、金、水之间,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它们是互为“母子”的和谐关系。
相生,就是一种五行事物的存在和发生,能够促进或有助于另一种五行事物的存在和发生。“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即为“母子”关系。
相克,就是一种五行事物的存在和发生,能够制约和抑制另一种五行事物的存在和发 生。“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即为”胜与所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