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字到底五行属什么?

邬昌志邬昌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文》释“彤”:“丹漆也。从丹,从彡。”“彡”指毛色,“丹”指红色颜料。段玉裁注:“凡红而兼赤者曰彤。” 可见,“彤”字本身就有红色和红色的意思。所以,“彤”字在五行中属火没毛病! 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很多人不知道“彤”是红色的意思,以为“彤”是形容色彩的字,因此就把它归到木类去了。比如百度百科,把“彤”字的解释标注为“(彤)tóng 7 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那么,“彤”字到底是属火的字还是属木的字呢? 其实,这涉及到古代造字法和现代读音的一个矛盾,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中国古代的造字法被称为“六书”,其中的“象形”指的是用一个笔画来描绘事物的形状;“指示”就是用不同的笔画来标示语言中的不同声调——“指示”二字古时同音,现在“示”的声调已经改变。这两种方法制造的汉字基本都是象形的,即字形跟事物的形状很相似。

但还有一种说法叫“音象”,是用汉字的发音来模拟事物发出的声音,这类字一般表示的是动作或状态,而且往往是连续性的动作或状态。用这种方式造的汉字,其本来的意义就已经很难追溯了。因为古人没有给这些字单独标注具体意思的习惯,它们往往被赋予的意思都是表达这个连续动作的最后一刹那的形象。

“彤”字就是这样,它属于“音象”类的字,表示的就是火焰渐渐熄灭的过程。“彤”字的古文字形体如下图所示: 这其实是一个很形象的意象字,中间的一竖代表火焰,上下的两部分都是火苗,而且上下两部分火苗长短体现着火势的强弱。这个字形就像燃烧着的一堆火,火光由强变弱,最后变成暗红的颜色,也就是“彤”字目前所表达的意思:红色。

不过,这种文字表达的方法到了近代出现了麻烦——现代汉语里很多字的普通话读音跟古代读音差别很大,导致根据读音推导汉字含义的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比如“彤”字,在古代读作tōnɡ,现在读作tónɡ。由于现在的读音是根据古音反推过来的,而古音本身是有变化的,这就造成了一点点误差。如果按误差的方向推断,“彤”字应该属于木类,因为它带木字旁。但事实上,“彤”字本身具有火的含义,所以应该归属火类。

于是人们发现了问题,一个字的现代读音跟古代读音不一样,按照传统方法,这个字应该属于哪个类别就很难确定。这个问题就是汉字五行属性判断上的自相矛盾之处。 这个问题的出现原因是现代语音跟古语音有很大差异。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音通义,即用现代读音推导古文字的意指;另外一种就是以形定类,依据汉字的字形结构来确定它的五行属性。

这里,我们采用第二种办法来解决这个疑问,即认为汉字属于五行之一。因为五行的概念首先来自于五色,五色又来源于五方、五季等自然界的变化现象,而自然界的这些变化是通过阴阳二气的运动产生的,因此五行最终归结于阴阳二气。而汉字的字形本质上是线条符号,线条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产生各种变化,而这些变化最终体现在汉字身上,也就是说,汉字本身就是阴阳二气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汉字有阴阳二性也不足为奇了。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彤”归类于阳性了。

凌德顺凌德顺优质答主

彤字出自楚辞离骚,本义是指红色,所以彤字五行属火。“彤”字多用于人名或地名,用在人名意为光明、希望、乐观。用在地名可作地名、州名。彤字也可作为姓氏。

彤字的五种造字法意义完全不同,甲骨文彤字是一种祭祀用的酒器,小篆彤字从丹从彡,丹是矿物朱砂,彡表示色彩,表示色彩极为红艳,引申指红色。三篆彤字从甬从丹,“甬”本指悬挂钟磐的木架,引申为音声远播。“丹”即矿物朱砂,质性红艳,引申为美德,两形相合表示盛德远闻。四篆彤字从丹从龙,本义指朱色的龙。“丹”是朱砂,“龙”是古代人想象中最有力量的动物,两形相合表示最美好、最尊贵之物。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