褆五行属什么?
“褆”字,《说文》作“禔【音zhī】”,解释为“福,吉祥”;《唐韵》作“祗ī ”并注:“福也。”“禔”、“祗”古同字。 按上述诸书所载,“褆”或“祗”的本义当是“福,吉祥”。这从“禔”字的字形可见一二——其甲骨文字形中,上部像屋,下部似双手托举状,合起来就像一个人拿着东西(如供品)敬献神灵以表祈福之意;金文字形中,上部像屋,下部分歧,一形像手,另一形同“示”——即所谓“上象庙屋之形,下为手,示人以有所奉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由此引申出“安”、“居”等意义——“所供之物定而不可移者,故其引申有安居之意。”(《汉语大字典》)
然而,这种释义似乎只能解释“禔”或“祗”作为独体字时的词义,不能解释其作为偏旁时所携带的词义。因为与其作为独体字时多表意“吉祥”之义,“禔”、“祗”作为偏旁时往往表声调或表示执掌、护卫之意。 例如:
1. “祇”作偏旁,表声调——阳去声。例见唐代诗人韩愈《听颖师弹琴》一诗中有“纤指拨轻弦,飙风扫严霜。潇洒流玄鹤,迟回紫鸾翔。……孤飞凋晚叶,群鸣高朝阳。谁知林壑间,哀响时悠扬。”
2. “禔”作偏旁,表声调——阴平声。与“祇”所表声调相同。例见于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撰写的《温公书仪·序》中有“自后祖宗制度具在,若可依仿而行,当不致大差离失。然今礼官之所执,朝廷之上,卿士大夫之间,言语举止,尚多舛误,至于州县之厅事,乡社之酒筵,凡民庶之所为,又何能尽合礼仪。盖因俗儒不知古今语音之异,执泥古之训诂,以今音读古书,反以为今语不堪入于经传之文矣。”
3. “祇”作偏旁,表意——执掌、护卫。例见于明代文学家沈寿民著作《秋灯丛话》中“又如‘祇’字,人皆作‘只’。予尝谓‘祇’者‘支’之假借,‘支’者‘祇’之正字。” 以上资料主要来源于《汉语大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