柰五行属什么?
《说文》“柰,林檎也”;段玉裁注曰,此与林檎字同而义异。按,林檎一作檎林,皆谓果名。《礼记》注云:“柰如林檎而无柄。”《孟子》赵注云:“柰,林檎也。”然则柰是林檎之别名。 《庄子·秋水篇》注云:“柰,棠梨也。”“柰”即“奈”字,古字通用。《诗经·魏风》“园有桃”毛传云:“奈,木名。”又引《韩诗》云:“柰谓之林檎。”则知“柰”、“林檎”,皆为树之名。
晋人郭璞注《水经》,于河水二百零六源之一,记有“赤河”,自云:“水赤色,清而味美。”注中又云:“赤河之水分流,自相混杂,其中多有金、铁。赤沙之中多生赤鲤,形色如火,甚美丽,而肉不可食……俗用取火,蒸烧熟而食之。”又,在今新疆东部伊犁河中游一带,唐代属安西都护府的龟兹国境内,有赤河自北向南注入伊犁河,古称“赤津河”或“赤井河”(“赤津”或作“赤钦”)。
北宋时,有人途经这一带,在书中写道,“赤井河,河水中流红如朱砂……下流白,至碛中(指沙漠中)水色复红,其间有鱼,腹白,鳞细如贝壳状……”这与他所记的赤河,颜色变化情形一致。可见,古代这条河流的颜色是红的。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造成水流呈红色的,主要原因是溶解在水中的氧化铁被空气氧化所致。赤河、赤井河名称的由来,就是因为这种红色溶液的存在。 那么,为什么在古代,一些河流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古代的土壤和岩石的成分与现在不同,其中富含氧化铁的物质被称为沉积岩,它们能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铁,形成所谓的“风化壳”。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风化壳逐渐碎裂,其中的氧化铁物质进入水体,使水相呈现红色。这种现象在古代是很常见的,所以古人观察到这种情景后,以为是水中有“火”。其实,这是“火”的元素——氧,是来源于土壤和岩石的风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