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是什么属性?
一、阴阳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先贤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理论。这一学说是以阴阳五行的性质、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来认识事物,并指导人们行为的理论。 五行是构成宇宙的五种元素,也是形成万事万物的五种基本材料;它具有相生相克的关系(这种生克关系不仅是形容两个事物的联系,更表示了两种关系的趋向)。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 “行”即道路,五行即是自然界中的五个层面,每两个层面间的关系就是相生或相克。 1.相生的含义: 木生火,也就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为人类提供能量和物质来源,火在木生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木就没有火。
金生水,也就是说金属矿物中含有较丰富的钠和钙等微量元素,它们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经过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供人体利用。水生木,水与木是互相依赖的。
2.相克的意义: 火克金,烈火能融化金属,创造生产力。但“金”克制人体的肺和大肠,“火“克制人的心脏,二者互相制约。
金克木,人体内的金对应着锁骨、肋骨,当金过多就会压抑住体内的木,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的情绪。同时,“金“制怒可以使人冷静下来。
水克火,水是人体内流动的液体,它在保持人体的温度、防止热能散发外,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而火太多则会伤津耗液。
土克水,脾土是人体内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器官。如果脾土太虚,那对水的抑制作用也会减弱,出现水湿泛滥的情况,影响健康。
三、五行与五脏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这五个器官分别对应这五行中的某一行。
1.肝属木,喜调达,在志为怒,苦菜属于苦味蔬菜,性寒,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最适合夏季食用。
2.心火旺,应注意情绪调理,多吃些凉性食物,如西瓜、黄瓜、苦瓜、冬瓜等。
3.脾土虚,多由脾虚运化不足所致。表现为食欲差、腹泻等症状。应适当吃一些健胃补脾的食物,像山药、扁豆、玉米、马铃薯等都有健脾的功效。
4.金克木,肺气过盛容易压制肝气,出现胸闷叹息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调养肺气,远离雾霾天气,适时增加运动,可适当补充银耳、梨子等有滋养清肺功效的食物。
5.肾水寒,易使心火亢盛,出现心烦气躁、失眠健忘等情况。饮食应注意减少食盐的摄入,宜吃清淡的食物,多食绿叶菜、瓜果类,少食辛辣之品。
段方优质答主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事物有生、长、化、收、藏五个基本过程,古人将这五个过程对应为五种元素,即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特性,将宇宙间各种事物按此属性归类,并以此说明和解释宇宙万物的形成、发展、变化,乃至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几千年来对中国古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木的特性:“曲直”。“曲”就是屈伸,“直”就是通畅。木有曲伸、生发、条达、升发的特性。凡是具有疏通、升发、条畅、舒张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如肝性疏泄、条达而喜调达,所以肝属于木。五脏之肝,六腑之胆(包络),五体之筋,五官之目,五华之爪,五窍之目窍,五味之酸,五色之青,五方之东,五时之春,称为木。
火的特性:“炎上”。“炎”就是热烈、上升,“上”就是指发热。火热的性质和功能主要有温热、升腾、明亮、推动等。温热、升腾、明亮或具有类似功能或性质的事物,归属于火。如心性推动血液运行,脾性温升阳气,胃性向上腐熟水谷,所以说心、脾、胃均属于火类。五脏之心,六腑之小肠,五体之脉,五官之舌,五华之血,五窍之舌窍,五味之苦,五色之赤,五方之南,五时之夏,称为火。
土的特性:“稼穑”。“稼”就是种植,“穑”就是收获、贮藏。“稼穑”就是指化生、养育、受纳和承载。凡是具有生长化育、承载、受纳、制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如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奉养全身,所以脾属于土。五脏之脾,六腑之胃,五体之肌肉,五官之口,五华之唇四白,五窍之口窍,五味之甘,五色之黄,五方之中,五时之长夏,称为土。
金的特性:“从革”。“从”指性能,如顺从、沉降、肃杀、收敛等,“革”指变化。金性沉降、肃杀、收敛、变革,因此具有收敛、清洁、肃杀、变革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如肺气清肃下行,清洁吸入之气,祛邪外出,所以肺属金。五脏之肺,六腑之大肠,五体之皮毛,五官之鼻,五华之毛,五窍之鼻窍,五味之辛,五色之白,五方之西,五时之秋,称为金。
水的特性:“润下”。“润”是滋润,“下”是向下,有潮湿、寒冷、流入、下行之意。水有滋润、寒冷、向下流动的特性,所以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温化、清洁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如肾主藏精,有滋养全身之液,并温化使膀胱排出尿液,所以肾属水。五脏之肾,六腑之膀胱,五体之骨,五官之耳,五华之发,五窍之耳窍,五味之咸,五色之黑,五方之北,五时之冬,称为水。
中医五行学说将人体的脏腑组织归类为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按相生相克的次序排列,说明人身体各脏腑组织器官间的生理联系及其病理变化规律,阐释了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精神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从而进一步论证了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的整体,为研究人体生理病理提供了一个模型,从而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如脾虚的病人食少,面黄乏力,可以健脾补气来增加食欲,同时可以借助五行的关系补脾,脾属于土,肝属于木,利用五行相克的关系,可以抑肝木来补脾土;还可以利用五行相生的关系,因为心火能生脾土,可以利用强心火来补脾土。这就是利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治疗疾病。